欢迎访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动态>新闻动态

沧桑巨变谱新篇 昂首挺进新时代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献礼纪实

时间:2018-09-21     

一艘船,一艘满载希望之帆的大船,穿越梦幻的时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上破浪前进。

17载斗转星移,银川经开区奋发进取; 

17载栉风沐雨,开发区日新月异。 

从银川郊区一个偏僻小村庄,到国内开发开放的热土,17年间,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银川经开区)完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华丽转身,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驱车行至银川经开区,满眼望去,这个活力的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国家级百强经开区;仔细聆听,锐意进取、激昂奋进的鼓点铿锵有力。 

今天,银川经开区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来新一轮发展。 

招商选资:西部第一梯队的“高端意识” 

沿着历史行进的轨迹,回溯伟大的创业历程,一段逐梦之旅令人难以忘怀!17年,弹指一挥间。然而,银川经开区却在这短暂的17年里,追逐经济大潮起伏的波浪,书写着开发开放的壮美华章。他们在这17年里创造了无数骄人的业绩,铸就着一串串耀眼的辉煌,2017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10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实现开发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而今,他们励精图治,他们激情奋进,他们挥酒汗水,他们顽强拼搏,他们风雨兼程,经开区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紧盯“打造升级版的经开区”目标,用创新和智慧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同年10月9日正式启动运行。短短几年,银川经开区便在全国西部13个国家级经开区中名列前茅。2017年在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银川经开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75位。 

今年5月,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公司”)承接的重庆美心翼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墨西哥公司的5G涡旋轴加工自动线,已完成整线交付客户使用。这标志着,巨能机器人公司的产品走向国门之外,自动可靠运行。“之所以选择在银川经开区创业,是因为这里有中科院、宁夏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巨能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麻辉如此解释他们的选择。而在专家看来,巨能机器人的选择,是因为银川经开区的投资环境与发展前景,达到了承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企业的能力。今年,银川经开区更是将眼光放在了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当然少不了产业链中利润最为丰厚的高端产业”,银川经开区的建设者们,无论在哪个场合都牢牢树立这样的“高端意识”。 

“开发区不能成为简单的‘加工厂’,而要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建设者们看来,身处西部的银川经开区与东部相比较,具有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但这只是暂时的优势;立足未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才是经开区的必然选择,为此哪怕在调整产业和转型升级上付出暂时“代价”。 

“坚决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说‘不’,不管它们的名气有多响、投资数额有多大。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毫不犹豫地一概‘拒之门外’;已经入区的部分低水平项目,则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实现‘腾笼换鸟’。”银川经开区人眼里的“拒之门外”与“腾笼换鸟”,另一种说法就是已经深入他们心中的“招商选资”。正是这样一种高端意识,使他们在17年成为中西部的一个标杆。 

如果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作为银川经开区的工业基石,那么,今年来其倾力打造的石墨烯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初露锋芒。今年上半年,银川经开区集中签约了5个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435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银川经开区始终把项目招引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招引落户了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银川经开区特有的“二期现象”:投资40亿元的石墨烯项目,3000吨正极材料已于今年7月18日正式投产,随着二期项目的开工,银川经开区石墨烯正极材料生产能力将达到3万吨,导电浆料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投资16亿元的银和大尺寸半导体级硅片二期项目顺利实施,有望年底投产;投资35亿元的西安通鑫年产5GW高效光伏N型电池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投资11亿元的中太实业镁合金板带材项目,3条生产线设备已陆续进场,正在进行设备基础建设;投资12亿元的洛阳华高热轧轴承钢管冷碾轴承套圈生产项目,部分设备已到场。这些“集体行动”无不说明,支柱产业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发展空间宽广,大有可为。 

回顾这17年,银川经开区由一个藉藉无名的后来者,跃升为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第一梯队,又是如何完成这一嬗变的呢? 

改革创新:17年不变的历史使命 

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银川经开区是最后一批进入“国家队”的。对于起步较晚、政策优势不突显的银川经开区而言,改革创新是其取得今日成功的主导因素。 

17年前,第一批经开区人这样说:来到银川西部这块荒僻的“不毛之地”,从最艰苦的修路工作做起,开启了他们筑梦之旅。一段时间内,刚刚被 “建设一个新银川”的梦想点燃 ,又被一个像样的项目也引进不了的窘境所困惑。银川经开区没有赶上“头班车”,错过了中国开发区发展的黄金年代,当它诞生之时,东部沿海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已经运行了近十年,而银川经开区只是一个地处内陆欠发达地区、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市级开发区--既没有政策优惠,也没有地理优势。面对此景,经开区的先行者没有被现实束缚,他们从制度和体制入手,不断改革创新,通过积极努力和多方争取,经开区终于拥有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经济发展政策先行先试资格,他们在改革中破茧而出,跨出了制度创新的第一步。 

纵观银川经开区17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贯穿始终,这使银川经开区具有了较强的体制机制比较优势,为经开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强的体制支撑和制度保障。 

尤其今年3月18日至3月20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召开2018创新发展学习研讨动员会,围绕“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主题,采取邀请知名企业家讲座破题、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势,让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找问题、谈想法,畅谈2018年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攻坚和创新发展大计,思想交锋碰撞的火花又一次被点燃。 

思考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银川经开区负责人高瞻远瞩,提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树立”赶争一流“的意识”,以抢抓机遇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 

银川经开区在一次次的深度对话中发现自己,以时不我待、向西开放的崭新视野,观察全球经济的脉动,多方拓展合作领域,引资、引才、引智。思路已定。2018年,银川经开区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创新发展三大重点工作,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倾心尽力、不辱使命,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触摸银川经开区17年发展脉络,科技创新可谓一以贯之:从“以科技为导向”引进高科技水平项目,到培育行业领先的高端产业集群;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的打造,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行业标准试点”的拥有,这一个个发展的关键节点和一项项国家级平台的拥有,银川经开区“科技棋子”越下越活,创新基因愈加活力迸射。 

科技为梯,登高景致好。如今,青春之年的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国际视野、全局思维谋势而兴,秉持创新宝剑,再攀科技新高峰,踏上由工业制造迈向高端制造嬗变的新征程。 

——装备制造业的“制造”向“智造”转变,一大批企业通过创新发展走出新路径,新兴产业日益兴起。500强企业之一的舍弗勒宁夏工厂,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培训中心、国内最先进的轴承生产线。舍弗勒宁夏工厂已建立1条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生产线和两条深沟球轴承生产线,已完成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通过重点扶持舍弗勒高端轴承、共享模具3D打印、力成智能工厂等智能化项目建设,扩大开发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覆盖面,加快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目前,银川经开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34家,其中,智能加工中心、大型铸钢件、高端精密轴承、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小巨人公司利用马扎克最新设计和全球首发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工厂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其产品已批量出口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舍弗勒公司向高端汽车轴承领域拓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成为宝马、奔驰等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巨能机器人公司通过对数控机床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改造,已形成年产各类机器人400台生产能力,其中门式机器人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隆基宁光仪表公司订单饱满。前8个月,小巨人实现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39.4%,舍弗勒实现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17.8%,共享智能制造公司实现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74.3%。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了21%。 

----战略新材料产业突出一个“新”字谋划新项目,通过重点扶持隆基硅5GW单晶硅棒切片、银和180万片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天通银夏蓝宝石掏棒切片等晶体材料项目建设,进一步凸显开发区战略新材料的行业领先地位,全面建成百亿晶体材料产业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从单晶硅到电池组件,大硅片到集成电路,蓝宝石到LED,石墨到正负极材料的全产业链。拥有单晶硅、大硅片、蓝宝石、石墨烯及其配套企业17家,并形成了从单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到跟踪装置等完整的产业链。辖区企业——隆基股份荣登福布斯2018亚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强榜单。前8个月,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速达到39.7%。 

——大健康产业,打造从原料药,到中药、化药、生物药的研发、临床、生产、销售,并涵盖保健品、特医食品、医疗器械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前8个月,蒙牛乳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年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此外,通达新能源、西夏热电、沃福百瑞、顶津食品等重点企业也都实现了较高增速的增长。 

如今,银川经开区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占自治区新三板挂牌企业(65家)的47.7%。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占全区53%;拥有2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5家自治区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亩均投资强度为236.9万元,亩均产值198万元,亩均税收为4.03万元。1-8月份,银川经开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9亿元,同比增长16%。 

人才集聚:千亿级开发区的坚实底座 

发展园区经济,人才是基础。 

“目前,全国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几乎所有二线城市都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要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国内外顶尖人才往银川引、往银川经开区拉。”银川经开区负责人说。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服务银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抓好人才引进的同时,还注重积极培育本地人才,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做强载体,招引高端人才。银川经开区通过多渠道聚拢人才。8月初,28名来自北京大学等新员工上岗。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吸纳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路桥、金融等“双一流”海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招商、规划、服务、建设团队,为经开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银川经开区“二次提质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提供平台,创新人才服务。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与宁夏各大院校、职业学校强强联合,为向园区企业输送人才牵线搭桥,打通进入开发区企业工作的绿色通道。 

风卷云舒,展银川风采。17载,汗洒一路,赢得是银川经开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过17年的开发建设,银川经开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跃上新台阶,名副其实地成为银川排头兵。”银川市领导如此评价银川经开区。 

组组欢腾跳跃的数字,不仅让人心旌摇曳,更直接记录着17年来银川经开区经济的大步跨域以及广大创业者辛勤的汗水和与时俱进的拼搏印记! 

如今,一个创新、绿色、发展的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历史的发展与传承中徐徐走来;未来,一个开放、活力、高效的千亿级国家级银川经开区正在新一代经开区人的加倍努力和乘势而上的拼搏中实现……. 

来源:宁夏日报 赵磊 

分享到: